活動報道
2023/4/7 19:16:35
瀏覽:3196人次
市博物館《公益課堂》走進市特殊教育學校
4月6日下午,市博物館“吳都古韻”文博小課堂走進市特殊教育學校,開展【扶弱助殘 博愛同行】——關(guān)愛兒童公益課堂活動。
“2023年是卯兔年,作為十二生肖之一,兔子具有善美吉祥之意,也象征著機智能干、謹慎乖巧、和藹可親……那么你對兔文化的了解有多少呢?”課堂上社教老師生動形象地闡述了“兔”在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歷史淵源和象征意義,并給大家分享了攜兔奔月、搗藥玉兔、善跑冠軍等等與兔子有關(guān)的故事。
“兔子排在生肖的第幾位?你知道哪些與兔有關(guān)的詞語呢?”社教老師以趣味問答的方式引導(dǎo)同學們說出帶有“兔”字的成語和歇后語。“兔子是生肖的第4位。”“兔年大吉!”“兔子不吃窩邊草!……”同學們積極響應(yīng),踴躍參與,在歡快的氛圍中感知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。
今天的手工是制作玉兔掛件,鍛煉特殊孩子的協(xié)調(diào)能力及感統(tǒng)能力,社教老師手把手地為同學們演示每一個制作步驟,盡量讓同學們理解講述內(nèi)容。在老師們的示范和鼓勵下,孩子們很快融入到活動之中,當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掛件成型時,都樂在心頭,喜在眉梢,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通過開展此類活動,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青少年弱勢群體對于知識的渴望,他們非常希望融入到周圍的環(huán)境中,像正常兒童一樣接受文化教育。在宣傳中華文明,傳統(tǒng)文化知識普及的道路上,博物館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。我們會以本次活動為契機,繼續(xù)策劃一批適宜于特教兒童學習參與的主題社教活動,充分發(fā)揮博物館教育職能,讓文化普及惠及于民、落到實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