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報道
2023/11/27 9:29:03
瀏覽:4593人次
揚湯止沸,不如釜底抽薪——博物館里的大語文課
11月25日上午,鄂州市博物館2023年策劃的專場活動——“博物館里的大語文課”,又和大家見面啦!本期活動主題是《揚湯止沸,不如釜底抽薪》,20名小志愿者參加。
你們見過哪些古代的廚具、炊具?課堂上,社教老師介紹了盛行于漢代的一種文物,它就在鄂州市博物館三國吳都歷史文化陳列廳中,也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——銅釜。釜是古代的一種鍋。“斂口圜底,或有二耳。其用于鬲,置于灶,上置甑以蒸煮”是它的特征。與釜有關的成語有很多,其中廣為流傳的就是成語“釜底抽薪”。意思是指把柴火從鍋底抽掉,使鍋里的東西無法加熱沸騰。釜底抽薪也是兵法策略《三十六計》中的第十九計。社教老師向同學們解釋“釜底抽薪”的具體含義,并從成語出處引申講述“揚湯止沸,莫若去薪”的故事。
“為什么釜底抽薪比揚湯止沸更有效呢?”有小志愿者發(fā)出了這樣的疑問。社教老師向大家講述了釜底抽薪利用的化學原理:由于物質燃燒需要具備可燃物、著火源和助燃物這三個要素。這三要素相互作用、缺一不可。而“揚水”式的“止沸”只是一種應急性的措施和手段,所以燃燒還會持續(xù)發(fā)生。只有取走鍋底的柴火,斷了火的源頭,“沸”才能有效止住。
“故以湯止沸,沸乃不止,誠知其本,則去火而已矣。”本次大語文課堂不僅是語文知識的普及,更是一堂趣味科學課。同學們在學習成語“釜底抽薪”的同時,也明白了它背后所蘊含的原理。世間很多事物的初始與發(fā)展,和水涼水沸形式相似,生生變化之理相同。對立勢力便是如此,正面攻擊,等于熱水止沸,可能勞而無功;消除對立勢力的生存根源,便是釜底抽薪。